用于为了保证正常血凝,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是否异常;辅助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辅助诊断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和异常;协助评价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纤维蛋白原
当出血时间不明原因延长,PT或PTT检测结果异常时,或有纤维蛋白原缺陷或异常的家族史时,或当医生需要辅助检查来评价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时。
采自肘静脉或手指的血液样本。
-
有何用途?
纤维蛋白原检测通常需要和其他凝血检验同时进行,这些有助于医生判断您凝血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当PT或PTT检测结果异常或出血时间不明原因的延长时,通常需要进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和PT测定、PTT测定、血小板检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检测协同检验,以诊断DIC或异常纤维蛋白溶解。有时,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用于监测某些进行性疾病(如肝病)的病程进展,甚至可用于监测一些获得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时,纤维蛋白原可和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共同作为评价发生心血管疾病潜在危险性的指标。目前,由于对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作为评价心血管疾病指标的用途还未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但很多医生认为纤维蛋白原的检测能够提供很多信息,从而对于一些危险因素(如胆固醇和HDL)的处理大有帮助。
-
何时检测?
当患者出血时间不明原因的延长时,或PT、PTT检测结果异常时,需要进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此外,当患者出现DIC或异常纤维蛋白溶解的症状时也需进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当怀疑患者有遗传性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时,或医生想对患有获得性出血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和监测时,也可进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以及其他凝血因子的检测。
在某些情况下,纤维蛋白原检测和其他一些检测的结果,还可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
试验结果的含义?
纤维蛋白原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和凝血活性的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将影响机体形成稳定血凝块的能力,长期低水平主要由于生成减少,见于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可见于一些肝脏疾病晚期或重度营养不良。急性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原的消耗,主要见于DIC或异常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也可见于快速、大量的输血。
一般情况下,若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其凝血功能也正常。但也有人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而纤维蛋白原功能不正常,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的纤维蛋白原编码基因异常,从而导致了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果临床检测显示纤维蛋白原异常,还应进行一些特殊检验对纤维蛋白原的功能进行检测。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此在组织坏死或炎症时,其含量可迅速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不能显示组织损伤的原因和部位。通常情况下,这种升高是短暂的,原因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水平升高可见于:
- 急性感染
- 肿瘤
- 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梗塞
- 中风
- 免疫功能紊乱(如风湿性关节炎和肾小球肾炎)
- 创伤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时,血凝块形成的几率也将增大,持续增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将增大。
-
还有什么我需要了解的吗?
近期输血史将会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结果,一些药物也会致使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结果降低,如:合成代谢类固醇、雄激素类、苯巴比妥、链激酶、尿激酶和丙戊酸。而妊娠、吸烟、口服避孕药以及使用雌激素等则会导致纤维蛋白原的轻度增高。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凝血功能紊乱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调控肝脏生成纤维蛋白原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肝脏产生一种异常纤维蛋白原,其在形成纤维蛋白的过程中不发生降解。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将使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率增加,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PT、PTT和TT检测可用于对这种情况进行筛选,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血液检验对其进行确认。纤维蛋白原缺乏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伤口将比较难以愈合。
-
怎样才能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如果您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由于妊娠或急性炎症反应,其将在去除病因后自动回复到正常水平;如果是由于某些获得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那您将很难降低其含量。如果您的医生告诉您,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将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降低胆固醇含量、增高HDL含量。此外有报道显示omega-3、omega-6脂肪酸类食物(鱼油)可使纤维蛋白原的浓度降低。
-
纤维蛋白原检测、D-二聚体检测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纤维蛋白原检测测定的是在形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和交联成纤维蛋白网之前的可溶性凝血因子的含量(溶解于血中)。D-二聚体和FDP检测是评价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试验,其主要作用是在止血后将纤维蛋白溶解,FDP是指血块溶解后的所有降解产物,而D-二聚体是交联性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