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筛查代谢作用和肾功能紊乱以及尿路感染。
尿分析
(译者:吴丽婷,李思,关明)
常规体检期间或当您有泌尿道感染症状时,如腹痛、背痛、小便涩痛或血尿、妊娠期检查、入院检查或外科手术时。
一或两盎司的尿液,早晨第一次尿液最有价值。
不需要。
-
肉眼检查
在对尿液进行目视检查期间,实验室工作人员会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清晰度。这些可能是尿液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的迹象。结合在化学和显微镜检查过程中获得的结果来解释它们,以确认存在哪些物质。(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颜色-尿液可以是多种颜色,最常见的是略有浑浊的黄色,从非常浅或无色到非常暗或琥珀色。异常的尿液颜色可能就是疾病过程,服用某些药物(例如多种维生素可使尿液变黄)的结果或食用某些食物的结果。 例如,有些人吃甜菜后尿液会变成红色。 颜色来自甜菜的天然色素,无需担心。 但是,尿液中有血液时,也会出现红色的尿液,并且可能是疾病或泌尿系统某些部位受损的指示。 还有就是黄棕色或绿棕色尿液,这可能是尿液中有胆红素的征兆(请参阅“化学检查”部分)。
清晰度-指尿液的清晰度。通常,实验室使用以下术语之一报告尿液的澄清度:澄清,略混浊,中度混浊或混浊。“正常”尿液可以是澄清的或混浊的。比如当精子和前列腺液,皮肤细胞,正常的尿液结晶以及诸如润肤露和粉末之类的污染物混到尿液中去,这类尿液我们一般认为是健康的。但其他会使尿液混浊的物质,例如红细胞,白细胞或细菌,这种状况下,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
化学检查
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使用商业化制备的有化学试剂浸润的测试垫的测试条进行化学检验。实验人员将试纸条浸入尿液中,数秒至数分钟内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测试垫的颜色发生变化,测试的结果由实验人员确定。为了减少计时错误并消除颜色解释的差异,通常使用自动化仪器来读取测试条的结果。
试带上颜色变化程度可以估算出所测试物质的量。例如,蛋白质试带中的轻微颜色变化可能表明尿液中存在少量蛋白质,而深颜色变化则可能表明尿液中存在大量的蛋白。
化学检查通常与尿液镜检结合或者当结果异常时可以进行尿液镜检,两组测试的结果应综合考虑进行解释。发现异常后,可能还会进行尿液和/或血液检查。
常见的使用试剂测试条的化学测试:
l 比重(SG)
l PH值
l 蛋白质
l 葡萄糖
l 酮类
l 血液(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l 白细胞酯酶
l 亚硝酸盐
l 胆红素
l 尿胆原
一些试剂测试条也可以测试抗坏血酸(维生素C)。
比重
比重是对尿液浓度的测量,检测结果仅代表尿液的浓度。比重测量是将尿液中溶解的物质与纯水相比较。如果不存在任何物质,尿的比重将为1.000(与纯净水相同)。由于所有尿液中都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因此尿液比重不可能达到1.000 。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喝了过量的水或静脉输注大量液体,则尿的比重可能非常接近水的比重。测试垫的上限比重为浓缩尿的1.035,表示在限量水中存在大量物质。
了解尿液浓度有助于医护人员确定所测的尿液样本是否是检测特定物质的最佳样本。例如,浓缩的晨尿样本将是检测微量的蛋白质最合适的样本。
PH值
与比重一样,pH值只有典型的pH 值,却没有“异常”的pH 值。 尿液通常呈弱酸性,pH约为6,范围在4.5-8。 肾脏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在体内产生酸或碱的疾病,例如酸中毒或碱中毒,或摄入酸性或碱性食物都会直接影响尿液的pH值。
当尿液呈酸性或者碱性时,溶解在尿液中的某些物质会沉淀析出形成晶体。如在肾脏在产生尿液时出现晶体,则会形成肾结石或“结石”。通过饮食或药物改变尿液的pH值,可以减少或消除晶体。
蛋白质
蛋白质试带可以粗略估算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白蛋白约占血液中总蛋白质的60%。通常,尿液中不存在蛋白质或仅有少量蛋白质。当尿蛋白升高时,提示此人患有蛋白尿症。
健康人偶尔会出现蛋白尿,会因为压力,运动,发烧,阿司匹林治疗或受凉等产生暂时或持续的蛋白尿。需要在去除这些条件后进行重复测试以确定蛋白尿是否为持续性。
如果检测到痕量蛋白质,需要结合患者的体征,症状和病史后重复尿液分析和蛋白质试纸来检查尿液中是否仍然存在蛋白质或已经恢复。
如果在尿液分析中检测到大量和/或持续性蛋白质,则需要进行24小时尿蛋白测试。由于试纸主要测量白蛋白,当怀疑尿液中释放的蛋白不是白蛋白时,也可能需要进行24小时尿蛋白测试。
尿液中的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疾病的信号,当肾功能不全时,尿液中会发现少量白蛋白。另一种测试称为尿白蛋白测试,测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测试比试纸尿液分析更加敏感,通常用于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肾病风险的慢性病患者。
蛋白尿也可能与许多其他疾病有关,医护人员可以进行其他类型的跟进检验来帮助病人确定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的原因。
葡萄糖
尿液中通常不存在葡萄糖,当尿中存在葡萄糖时称为葡萄糖尿。原因有:
1. 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例如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
2. 肾“阈值”降低,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肾脏开始清除血液中葡萄糖进入尿液来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当阈值降低时葡萄糖将会以较低浓度很快进入尿液。
导致尿糖的原因还包括荷尔蒙失调、肝脏疾病、药物和怀孕,空腹血糖等检查等用于进一步确认尿糖发生的原因。
酮体
尿液中通常不存在酮体,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葡萄糖不能作为能量来源供人体细胞使用时,就会产生酮体。如果一个人没有吃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例如,禁食,饥饿或高蛋白饮食的情况下),或者一个人的身体不能正确利用碳水化合物时,就会形成酮体。在碳水化合物不充足的情况下,人体会代谢脂肪以获取维持身体功能所需的能量。剧烈运动,寒冷,严重呕吐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增加脂肪代谢从而导致酮尿症。
在糖尿病患者中,尿液中的酮体也可能是胰岛素不足的早期迹象。当胰岛素不足,糖尿病患者因无法处理葡萄糖因而代谢脂肪。这会导致酮在血液中积累,首先导致酮症,然后发展为酮症酸中毒(一种代谢性酸中毒)。为了将多余的酮和葡萄糖排出体外,其通过肾脏排入尿液,这种情况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最常出现在不受控制的1型糖尿病中,可能成为紧急情况。(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以下文章:酮体和糖尿病。)
血液(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该检验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氧气转运蛋白,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表明尿液中有血液(血尿)。
尿液中通常存在少量红细胞,一般检测结果为“阴性”。血红蛋白量增加和/或红细胞数增加时检测结果为“阳性”。通常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尿液镜检的结果一起分析以确定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当测试结果阳性而镜检不存在红细胞时,可能表明尿液中存在血红蛋白(红细胞破裂时产生)或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
尿液中的血液不是正常现象,但这并不罕见,也不需要引起惊慌。医护人员将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血液的来源及其潜在原因,并进行重复检测以确定血液是否持久存在。
白细胞脂酶
白细胞酯酶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白细胞(WBC)中的酶。尿液中通常会存在少量白细胞,并且化学检测结果通常为阴性。当尿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显着增加时,该筛查检测将为阳性。检查结果应与尿液中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综合分析。
当检测结果为阳性和/或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高时,可能表明尿路或肾脏有炎症。尿液白细胞增多的最常见原因是尿路细菌感染(UTI)如膀胱或肾脏感染。除白细胞外,镜检还可看到细菌和红细胞。细菌可能使亚硝酸盐的化学检测结果为阳性。
亚硝酸盐
基于许多细菌可以将硝酸盐(尿液中的正常物质)转化为亚硝酸盐这一原理,该检验可用来检测亚硝酸盐。通常,尿路和尿液中不含细菌和亚硝酸盐。当细菌进入泌尿道时会引起泌尿道感染,亚硝酸盐测试结果阳性意味着发生尿路感染。但是,由于并非所有细菌都能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尽管亚硝酸盐测试结果为阴性,仍然有发生感染的可能。该检测结果将与白细胞酯酶(上文)和显微镜检查一起考虑。
胆红素
该检验可筛查尿液中的胆红素。正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存在胆红素。胆红素是肝脏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并从循环系统中去除后产生的废物,是胆汁的成分,胆汁是一种被释放到肠道中以帮助食物消化的液体。
在某些肝病中,如胆道阻塞或肝炎,多余的胆红素会在血液中积聚,并在尿液中被消除。尿液中胆红素的存在是肝病的早期指标,可以在黄疸等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发生。
该检测结果将与尿胆素原的结果一起考虑(如下)。如果胆红素阳性,医护人员可能会跟进其他实验室检查,例如肝脏检查,以帮助确诊。
尿胆原
该检验用于筛查尿液中的尿胆原。检测结果应与尿胆红素的结果一起考虑(上文)。
尿胆原是由胆红素在肠内转化而来,一部分被重吸收回血液,在尿液中通常浓度较低。阳性检验结果可能提示肝脏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或有毒物质导致的肝脏损害或与红细胞破坏增加相关的其他情况(溶血性贫血)。尿中检测到胆红素和/或肝功能不全的人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失,提示存在肝或胆道阻塞。
抗坏血酸(维生素C)
服用维生素C或多种维生素的人尿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当怀疑这种情况时,实验室人员可以检测样品中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会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者假阴性,从而影响某些化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尿液试纸检验中的葡萄糖,血液,胆红素,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的结果都会受到影响。
-
显微镜检
显微镜检查可以也可以不作为常规尿液分析的一部分进行。 当在物理或化学检查中发现异常结果时,通常将执行此操作,并且将对所得结果进行解释。
显微镜检查是针对尿液沉淀物进行的,尿液沉淀物经过离心处理,将物质浓缩到试管底部。 然后丢弃管顶部的液体,并在显微镜下检查残留的液滴。 计算细胞,晶体和其他物质,并将其报告为“每个低倍镜”(LPF)或“每个高倍镜”(HPF)观察到的数量。 此外,如果某些有形成分存在,一般报告为 “少量”,“中等”或“许多”,例如上皮细胞,细菌和晶体。 可能看到的细胞和其他物质包括:
l 红细胞(RBC)
l 白细胞(WBC)
l 上皮细胞
l 细菌,酵母和寄生虫
l 管型
l 结晶
红细胞(RBC)
通常,尿沉渣中存在一些RBC(每个高倍视野,HPF为0-5个RBC)。血红蛋白的化学检测呈阳性,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表明尿液中有血液。但是,该测试不能用于识别血液的来源。例如,无法将痔疮或阴道出血引起的尿液污染与泌尿道出血区分开。这就是为什么正确收集尿液标本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及当医生让病人在收集尿液时,病人要告知医生本人是否在月经期。
尿中有血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它并不罕见,也不要引起恐慌。血尿是提示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出现血尿的根本原因。作为调查的一部分,医护人员将评估个人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伴随的体征和症状。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尿液和血液测试以帮助确定来源。
血尿的一些潜在原因是良性的、暂时的状态,它们不会造成持久的伤害,并且只需很少或没有特殊的治疗即可解决。如果尿液中有血液以及白细胞和细菌,则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引起的,可以很容易地用抗生素治疗。但是,血尿的某些原因可能是关键状况,或者代表需要治疗和监测的慢性状况。
白细胞(WBC)
尿沉渣中的白细胞数量通常很少(每个高倍视野,HPF为0-5个白细胞)。白细胞也可能是其他污染物导致的,如那些来自阴道的分泌物。在显微镜下和/或白细胞酯酶阳性试验中尿液中发现的WBC数量增加,可能表明尿路某处感染或发炎。如果还看到下文中的这些物质,表示可能有尿路感染。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通常在每个低倍镜(LPF)中报告为“少见”,“中等”或“很多”。 正常情况下,男性和女性尿沉渣中可发现少量上皮细胞。在泌尿道疾病如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中,上皮细胞数量增加。确定存在的细胞种类有时有助于确定某些疾病进程。例如,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破损的血红蛋白(称为含铁血黄素),这可能表明最近尿液中有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即使目前没有。
细菌,酵母菌和寄生虫
健康人的尿路是无菌的,并且如果尿液样本是“干净捕获”样本收集的,则在显微镜下尿液沉积物中将看不到微生物。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尤其是在女性中,必须格外小心,以防止通常存在于皮肤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污染尿液样本。如果看到微生物,通常在高倍视野(HPF)中报告为“少”,“中”或“多”。来自周围皮肤的细菌可以进入尿道并向上移动至膀胱,导致尿路感染(UTI)。如果不及时治疗,它最终会移至肾脏并引起肾脏感染(肾盂肾炎)。如果一个人患有简单的下尿路感染,则可以在不需要进行尿培养的情况下对该人进行治疗。但是,如果该人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疑似并发感染或住院,则可以进行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帮助指导治疗。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有关尿液培养的文章。)在女性(很少在男性中)中,酵母菌也可能存在于尿液中。它们最常见于患有阴道酵母菌感染的妇女中,因为在收集过程中尿液已被阴道分泌物污染。如果在尿液中观察到酵母菌,则可以对该人进行酵母菌感染的治疗。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寄生虫,存在于女性或男性的尿液中。与酵母一样,阴道毛滴虫感染阴道管,并且它们在尿液中的存在是由于样品采集过程中的污染所致。如果在尿液分析过程中发现了这些,则可以进行滴虫测试以寻找阴道感染
管型
管型是一种圆柱形颗粒,有时可在尿液中发现,它是由肾细胞释放的凝固蛋白形成的。肾小管是肾脏中一种长而薄的空心管,通常呈小管状(因此得名)。在显微镜下,它们通常看起来像“热狗”的形状,在健康人中,它们看起来几乎是透明的。这种类型的管型称为“透明”样管型。正常情况下,在低倍镜下可以看见(0-5)个透明管型,剧烈运动后,可检测到较多的透明管型。
其他类型的肾管型与不同的肾脏疾病有关,也就说尿液中发现不同的肾管型意味着可能有不同的疾病正在影响着肾脏。像红细胞和白细胞这样的细胞管型是肾脏疾病的标志。其他类型的管型包括颗粒状管型、脂肪管型和蜡样管型。当肾脏中存在疾病过程时,随着管型的形成,细胞或其他物质会被蛋白质困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通过其内部的物质来识别管型类型,例如,红细胞管型或白细胞管型。
结晶
尿液含有许多溶质–人体需要自我清除的物质。在以下情况中,这些溶质可以在尿液中形成晶体,固体形式的特定物质:
1. 尿液的pH值逐渐呈酸性或碱性;
2. 增加了溶解物质的浓度;
3. 尿液温度促进其形成。
晶体通过其形状,颜色和尿液pH值进行识别。它们可能是小的沙状颗粒,没有特定的形状(无定形)或具有特定的形状,例如针状。如果晶体来自尿液中常见的溶质,晶体被认为是“正常的”。这些晶体通常在收集后随着尿液冷却而形成,并且不存在于体内。在健康人的尿液中发现的晶体包括
l 尿酸盐结晶
l 尿酸结晶
l 草酸钙
l 磷酸盐结晶
如果晶体来自尿液中不正常的物质,则将其视为“异常”。晶体异常可能表明代谢过程异常。其中一些包括:
l 碳酸钙
l 胱氨酸
l 酪氨酸
l 亮氨酸
当尿液形成时,正常或异常的晶体可在肾脏内形成,并可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肾脏“结石”。这些结石会滞留在肾脏或输尿管中,输尿管是将尿液从肾脏排到膀胱的管道,从而引起极度的疼痛。
药物、药物和x射线染料也会在尿液中结晶。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接受尿液鉴定的培训。